close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賴德仁表示,根據中央健保局資料統計,國內18歲以上的憂鬱症發生率,從民國87年到93年的短短6、7年間,就攀升近3倍;盛行率更成長近7倍。以此推估全台灣約有1百多萬人生活在憂鬱的陰影下

擅自停藥 傷大腦海馬迴

但令人擔心的是,平均每16名憂鬱症患者中,只有1人完成治療。賴德仁說,憂鬱症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療時,至少要持續半年以上,一旦自行停藥,大腦海馬迴會受損,復發機率增加6.5倍,致使病情更加嚴重。

「想開一點!」當我們碰到身旁親友情緒低落、甚至惡化到憂鬱症的程度時,常脫口而出地安慰一下。但精神科醫師認為,這些看似關心的安慰話,只會讓他們覺得你不了解他,只會唱高調,心情反而更差,說不定因此走上絕路。

別對患者說「想開一點」

其實這些憂鬱症病患也知道要往好處想,可是卻怎麼做也做不來,腦筋常是一片空白,什麼事也不想做,像個植物人一動也不動。這個時候,親友千萬別動氣,更不要動不動就勸他們「想開一點」。等情緒平復後,可靜靜地陪在這些病患身旁,以同理心傾聽他們的心聲,再支持他們的決定。賴德仁說,當憂鬱症病患覺得被了解、被支持時,親友才有可能進一步建議他們接受治療,按時服藥。

為什麼大多數患者的服藥順從性這麼低?賴德仁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他們自以為已自我調適了,因此不再服藥;另有些患者一想到吃藥就煩,或出現腸胃不適等症狀,就自做主張不再服藥。

親友切勿輕忽責任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表示,醫師、病患及親友架構的金三角,向來是提高服藥順從性,協助這些病患邁向晴天的最佳組合,親友切勿輕忽自己的責任。

為了協助憂鬱症患者走出生命幽谷,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特別規劃一系列的「喜樂月」活動,即起到11月在各地舉辦講座、心靈影展等活動。此外,10月13日下午假台北華納威秀廣場舉辦憂鬱症篩檢;11月10早上,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則有「為憂鬱症而跑,活動,詳情可上網址http://www.depression.org.tw。

==Reference==
2007.9.6    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