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生會執行長董冠富今天接受訪問時表示,實施三年的「貓狗119」免費緊急救援服務,由於近幾個月民間捐款不足、政府未提供經費支援,加上轉介拯救案件暴增,造成財務吃緊。
目前分類:Biology (65)
- Sep 13 Sat 2008 12:57
貓狗119緊急救援 經費不足十月起恐喊停
照生會執行長董冠富今天接受訪問時表示,實施三年的「貓狗119」免費緊急救援服務,由於近幾個月民間捐款不足、政府未提供經費支援,加上轉介拯救案件暴增,造成財務吃緊。
- Apr 20 Sun 2008 09:09
狼與羊親密同住一籠 恩愛模樣令人羨
動物界無奇不有,大陸四川居然有狼與羊相愛的真實事件!在四川南充市的白塔動物展覽園,有一隻公狼和一隻母羊總是形影不離,恩愛的模樣令人大呼不可思議。
根據新浪網報導,這對狼與羊是在一個多月前開始相愛,園區的管理員徐先生在3月5日早晨,準備放羊出籠吃草時,正巧被一隻因為籠門沒關好而跑出來的狼看見,這隻狼直衝入羊欄裡,起先館方人員十分擔心會上演一場血腥慘劇,沒想到這隻公狼在嗅了嗅母羊後,居然高興的嚎叫起來。
管理員徐先生表示,起初無法將狼趕離羊的籠房,雖然狼沒有要吃羊的意思,但他們還是不放心,因此處處堤防著,但幾天之後看到狼與羊相處融洽,會親暱的玩耍,也就釋懷了。
目前狼與羊恩愛的住在一起,但進食的時候還是會分開,當管理人員將生肉放進籠裡時,狼吃得津津有味,羊則嗤之以鼻;管理人員將青草、菜葉放進鐵籠時,羊吃得津津有味,換成狼嗤之以鼻。雖然對於食物的口味不同,但並不影響牠們相愛。
- Apr 20 Sun 2008 08:56
闊腹螳螂吃害蟲 量產技轉民間
為善用自然界的天敵物種,減少農藥使用,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經數年研究,成功研發出本土「闊腹螳螂」的繁殖技術,並移轉給花蓮縣社區,成為國內首件將天敵量產技術移轉民間應用的案例,除可投入防治病蟲害,還能作為生態教育展示用。
昆蟲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占有重要角色,其中螳螂為大型捕食性天敵昆蟲,具有捕食量大、捕食時間長、食蟲範圍廣泛等優點。苗栗農改場在五、六年前開始投入天敵昆蟲量產技術的研發,並選定本土種「闊腹螳螂」為對象,今年量產技術已成熟。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主任黃勝泉說,螳螂為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全世界約有兩千種,台灣已知有卅多種,較常見的是中華大刀螂、闊腹螳螂、小螳螂三種。螳螂為肉食性,只捕食活蟲,包括蛾類、蠅類與蝗蟲等。
黃勝泉進一步指出,闊腹螳螂體型大,只要是活蟲幾乎都吃,很適合作為種植蔬果的天敵昆蟲。而研究人員進行試驗發現,在五十平方公尺大的苦瓜農園中放入五十隻闊腹螳螂,就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其中蠅類、蛾類的密度大為降低,效果相當顯著。
- Mar 31 Mon 2008 16:37
台灣生態新奇觀 3萬隻黑腹燕鷗聚集台南北門潟湖
以往只能在電視影片看到的非洲紅鶴、美洲雪雁、韓國巴鴨,或是金門鸕鶿等等這類數萬隻鳥類齊飛的畫面,近來被發現也出現在台灣本島。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轄內的台南北門潟湖近來發現有將近3萬隻的黑腹燕鷗聚集度冬,每到清晨與傍晚,萬鳥齊飛遮天蔽日,十分壯觀。
黑腹燕鷗俗稱鬚浮鷗,正式學名為Sterna hybrida,身長約25公分、翅展約76公分。黑腹燕鷗繁殖於中國東北部興凱湖附近,冬季經中國東南部、臺灣、南遷於中南半鳥、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方避冬。黑腹燕鷗冬羽全身大致為灰白色,嘴、腳黑色,僅頭枕部及眼後灰黑色;夏羽嘴暗紅色,腳紅色,頭至後頸黑色、背、胸暗灰色,喉及頸側白色,腹部轉變為黑色,尾灰白色,有淺叉。覓食方式是於水域上空來回低飛,邊飛邊看水面,一旦發現獵物,會短暫懸停後俯衝入水叼食小魚、小蝦。
黑腹燕鷗每逢春秋兩季過境,在宜蘭蘭陽溪口與屏東林邊都可見到,但這次竟有多達3萬隻的黑腹燕鷗來到北門聚集,卻是前所未見的生態奇觀,探究原因主要是因北門潟湖週邊沒有太多人為干擾與開發,加上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域內的養殖漁塭能提供充足食物以及餵養魚群後剩下的水面浮料,取食容易,因此才造就如此盛大的黃昏飛舞場面。
- Mar 31 Mon 2008 16:35
人工培育成功 櫻花鉤吻鮭放流伊卡丸溪
為讓民眾感受中台灣自然之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30日在武陵地區,舉辦植樹造林與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重返歷史棲地放流活動。種植原生種的台灣杉等樹苗1千5百棵,並將人工培育的3百尾「台灣櫻花鉤吻鮭」魚苗,放流回歷史棲地-伊卡丸溪。
雪霸處於30、31日在武陵地區舉辦「雪霸森之約 情歸新武陵-2008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生態系列活動」,包括:武陵農場植樹造林活動-植樹面積約5分地,另周邊造林面積約1公頃,種植約1千5百棵包含了原生的台灣杉、香杉、木荷、台灣櫸、台灣枇杷、大頭茶、扁柏等樹苗。
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重返歷史棲地放流活動中,由武陵農場場長鄭仰生、東勢林管處處長陳奕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青等,將雪霸處人工培育的3百尾「台灣櫻花鉤吻鮭」魚苗,放流回國寶魚早年的棲地-伊卡丸溪。
- Mar 31 Mon 2008 16:32
動物星球美洲灰狼重生 移除瀕臨絕種名單
經過35年的復育過程,美國政府日前宣佈將把灰狼從瀕臨絕種的動物名單中除名。這樣的消息讓很多人振奮,不過動物人士卻擔心,灰狼從瀕臨絕種的動物名單中除名,恐怕會再次成為獵人的目標。
在美國西部的黃石國家公園,這裡除了有美麗的風景之外,現在又出現許多灰狼的蹤跡,黃石公園生物學家史密斯表示:「他們(灰狼)已經回到北洛磯山脈了,他們回到黃石公園,這是很直得慶祝的,因為過去人類濫殺。」
黃石國家公園裡的灰狼曾經被人類大量獵捕,因此美國政府一度將灰狼列為瀕臨絕種的動物,不過經過35年的復育,美國政府從1995年開始從加拿大開始引進灰狼,灰狼的數量開始數倍增加,讓許多民眾感到又驚又喜,不過也有些人對於灰狼的數量大增感到擔心。
黃石公園飼養農場邁寇恩說:「我寧可牠們從沒來過這裡,灰狼並不神聖,不需要這樣對待牠們,應該和其他動物一樣生活在這個生態系統。」
- Mar 26 Wed 2008 09:18
百大危害生態外來物 銀合歡攻占全島
惡名昭彰的銀合歡,被列名為世界100種嚴重危害生態的外來入侵生物之一,目前在恆春半島隨處可見,嚴重衝擊墾丁國家公園區內的自然景觀及生態系。更嚴重的是,銀合歡還入侵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甚至連東沙島也被入侵。
臺灣四面環海宛如天然屏障,外來種入侵不易,但有時在人類有意或無意間從異地引入,導致一些不該出現的外來入侵種,就大剌剌的攻佔台灣領土。據國家公園相關人士表示,繼小花蔓澤蘭入侵之後,銀合歡入侵也嚴重衝擊到台灣本土生態體系。
原產於中南美洲
- Mar 26 Wed 2008 09:01
地球第一場性愛 5.7億年化石見證
科學家最近在澳洲發現曾存活在距今至少5.7億年前的新物種化石標本,見證地球第一場動物性愛。這種管狀生物稱為「弗尼瑟.多蘿西」(Funisia dorothea,上圖為素描假想圖,取自每日郵報網站),會成群地將自己固定在砂質淺灘的海床上,當初的棲息地現在已成為澳洲內陸。
生物性愛史前推3000萬年
- Feb 22 Fri 2008 14:54
台灣獼猴數量增 保育類別降級
農委會已經預告了新修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台灣獼猴,從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被降為第三級的「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其實降級,台灣獼猴還是受到法律保護,雖然只是數字的改變,不過動保團體卻認為,這是保育的退步。
放鞭炮、甚至是鳴槍,農民對付台灣獼猴,是想盡各式各樣的辦法,就是因為牠們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不管果園被牠們破壞,還是被咬傷,農民不能動牠們一根汗毛,感到又氣又無奈。
林務局表示,因為類似的情形層出不窮,代表台灣獼猴的數量,已經不在少數,才會在這次決定把牠,從第二級「珍貴稀有」,降為第三級「其他應予保育」的野生動物,雖然一樣受到野保法保護,不能隨意捕捉宰殺,但動保團體卻認為,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
- Feb 20 Wed 2008 11:22
爭取13年諸羅樹蛙 有望列保育動物
諸羅樹蛙於一九九五年命名發表,保育人員努力研究、調查、保育,仍阻擋不了人類偷捉及破壞棲地,經過十三年努力,這次農委會新修訂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諸羅樹蛙在各項評比都獲極高分數,可望列入台灣保育類動物。
諸羅樹蛙,樹蛙科,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在雲林、嘉義及台南等地,一九九五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鑑定為新種樹蛙,由於第一次是在嘉義發現,因此以嘉義舊名「諸羅」命名為諸羅樹蛙。
- Feb 07 Thu 2008 12:30
月熊英雄:綺兒‧羅賓森及亞洲動物基金
1991年,她率先在香港發起動物輔助治療「狗醫生」專案,並相繼推廣到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作為亞洲動物基金正式的動物治療大使,有超過300隻「狗顧問」以及一群熱心的志願者定期探訪醫院、殘疾中心、兒童村、老人院、孤兒院和學校等機構,向有需要的人們傳播動物溫馨而無條件的愛,進而鼓勵人們尊重所有的生命。不僅如此,綺兒‧羅賓森所發起的拯救月熊專案,更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與震撼人心的迴響,並使中國全國上下對動物福利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Jan 31 Thu 2008 11:29
墨西哥怪母雞 一天下一顆綠色雞蛋
母雞下蛋不新鮮,但母雞生出綠殼的雞蛋,可就稀奇了。在墨西哥有一隻母雞,不知道什麼緣故,竟然產下綠色的雞蛋,在鄉里間傳為奇譚。
家住墨西哥市北方的羅米洛家,最近傳出了奇聞,家中一隻老母雞從去年底開始下起了綠色雞蛋,主人看了大為驚奇,也引來鄰居的圍觀,將淡綠色的雞蛋放在籃子裡,就可以看出它們的顏色,和平常的蛋差別在哪裡了。
- Dec 31 Mon 2007 13:40
男性荷爾蒙讓男性對痛不似女性那麼敏感
- Dec 04 Tue 2007 10:21
日研究︰黑猩猩記憶力 打敗大學生
年輕猩猩表現佳
- Nov 09 Fri 2007 08:53
基改去恐懼 老鼠不怕貓
為證明老鼠和人類天生會對特定的氣味感到畏懼,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基改技術,除去實驗鼠的一些嗅覺感受體,讓牠們不再對某些危險的氣味有天生的反應。經過基改的老鼠見到貓不但不落荒而逃,甚至會和貓依偎。
實驗室中,失去特定嗅覺感受體的老鼠,不再對腐敗的食物或是牠們不共戴天的敵人─貓的氣味產生害怕反應。由東京大學坂野仁帶領的研究小組特別挑選一些膽小、溫和的貓進行實驗,以免貓一下子就把老鼠吃了。
- Nov 01 Thu 2007 11:12
「十全」勇黑琵 6天飛1700公里
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義工群十月十四日,展開度冬黑琵數量同步普查,當天在台南縣、市共發現五十二隻,以七股鄉曾文溪口黑琵保護區最多、有五○六隻,附近頂山村廢曬鹽灘溼地四隻,台南市四草保護區兩隻。
五年前獲救 由韓返台度冬
- Oct 02 Tue 2007 10:20
史上首例!透明青蛙成功繁衍
實驗室裡,最常被當作研究工具的青蛙,未來可能逃離解剖刀的命運,日本廣島大學的兩棲動物學家,最近成功的繁殖出皮膚幾近透明的青蛙,讓科學家可以更方便的觀察,四腳動物的血管跟器官成長。
青蛙皮膚表面的血管紋路清晰可見,沒錯!這隻青蛙是透明的。兩棲動物學家:「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培育出透明青蛙),我興奮到想大叫!」 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培育了皮膚幾近透明的青蛙,四隻腳的動物被透明化,還是史上首例。 事實上,特定的隱性基因能繁殖出白青蛙,讓幾對有隱性基因的青蛙交配出第二代,就能製造奇蹟;同時,透明青蛙的好處,是讓科學家不必透過解剖,就能從蝌蚪時期一路觀察青蛙器官的成長,可說是生物研究的一大突破。
==Reference==
- Sep 18 Tue 2007 15:20
蛇吞蛇 百步蛇不敵臭青母
捕捉到這一刻驚心動魄生態奇景的替代役葛峰表示,他到雙流園區已一年多,但對於蛇類辨識和被蛇咬傷如何施以施救,早在到此之前即受過完整訓練,園區蛇類他都能一眼認出。
葛峰說,昨天他正前往雙流瀑布步道巡查時,意外發現兩尾巨蟒陷入激烈纏鬥,大吃一驚,走近一點發現原來處於劣勢的是百步蛇,但體型不算小,長度近兩公尺、約拳頭般粗,牠的對手則是一般俗稱臭青母的錦蛇,身長較百步蛇大,兩尾巨蛇蜷曲成一團拚死活。
雙方打鬥糾纏一個多小時,臭青母身上掛彩仍佔盡上風,緊緊纏住百步蛇,最後百步蛇無力掙脫,被臭青母活吞,這一幕是生態界少見的經典畫面。
葛峰說,從這次野外觀察中才發現錦蛇蠻力驚人,錦蛇常利用腹部鱗片判斷對手強弱,只要比牠弱就毫不遲疑緊緊箍住獵物,再加上百步蛇毒液對錦蛇不具殺傷力,終讓雙蛇纏鬥分出勝負,大呼上了一堂人生寶貴的自然課。
- Sep 12 Wed 2007 21:35
恆春上空破萬點…赤腹鷹來啦
一群鳥友昨天望著恆春的天空,數著大軍壓境的赤腹鷹,大夥兒眼花脖痠的結果,「總共一萬兩千四百八十九隻!」鳥友說,最多時,有一千六百多隻同時飛越恆春上空、黑壓壓一片,景象壯觀。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技士蔡乙榮表示,每年都有十幾萬隻赤腹鷹過境恆春半島,這幾年的最高紀錄是在九十三年,有廿二萬一千隻飛過恆春,那年也創下單日最高紀錄,一天就有五萬九千多隻赤腹鷹過境。
蔡乙榮說,根據往年的紀錄,赤腹鷹過境高峰在九月中、下旬,今年提早一些,可能與天候有關,北邊的日本九州、朝鮮半島等地天氣趨冷,讓赤腹鷹提早南遷。
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遷移資訊中心從九月一日起,每天清早六時到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的凌霄亭上觀察記錄,但每天最多只有幾百隻赤腹鷹;昨天早上天氣由陰轉多雲,東北風約一級,上午六時以後,開始出現赤腹鷹成群結隊飛過墾丁社頂自然公園上空壯觀景象。
- Aug 29 Wed 2007 08:57
氣候異常 保育類台灣大鍬形蟲失去蹤跡
氣候異常,不但造成今年的農作物產期和產量大亂,也影響到昆蟲生態,農委會林試所研究人員發現,在台東太麻里山區出沒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大鍬形蟲」,今年突然完全失去蹤影,研究人員擔心,可能是因為台東地區今年遭逢十幾年來少見的乾旱氣候,衝擊「鍬形蟲」的生態環境,導致它們無法在棲地好好生存。
鍬形蟲是許多熱愛自然生態的大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昆蟲之一,台灣特有的「台灣大鍬形蟲」更是喜歡鍬形蟲的人,心目中的寶貝,不過,農委會林試所研究人員很擔心,「台灣大鍬形蟲」正面臨存亡危機,因為研究人員在4月份在它的棲息地太麻里地區,進行族群數量調查時,發現它們完全失去了蹤影,一直到現在,沒有再發現過它們的蹤跡。
林試所太麻里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楊蒼叡認為,可能是今年以來台東地區出現近十幾年來少見的乾旱氣候,讓「台灣大鍬形蟲」的幼蟲死亡,進而影響到整體族群的數量,楊蒼叡說,「因為台東今年七月以前,天氣都跟以往不一樣,主要是乾旱,乾旱是主要原因」
「台灣大鍬形蟲」以往是全年都紀錄得到的昆蟲,高峰期是每年4到8月,研究人員持續在太麻里地區不定期進行調查,只希望外型漂亮又是珍貴稀有的「台灣大鍬形蟲」別滅絕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