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認為,大約在三、五年以內,這種手術即可成為常見的心臟外科手術。整個過程從取出病患的骨髓細胞培育活體組織,到以外科手術將培育成功的活體組織移植為心臟肌肉或是心臟瓣膜,只需要六星期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
心臟病即使是在並不致命的情形下,也會令人日益衰弱,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心臟不具有再生功能。換言之,以四片瓣膜控制人體血液流動的心臟,出現任何損壞情形以後,受損的組織將永遠維持受損狀態。
心臟病患者大部份是年齡偏高的人,因為心臟連續跳動幾十年以後,開始出現使用耗損狀況。
這篇報告的主要作者賀斯特普接受訪問時說:「最需要接受以人體組織培育方式製成心臟瓣膜的患者,就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新生兒當中,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如今醫師使用人工瓣膜,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可是因為兒童的年齡漸長,人工心臟瓣膜就必須定期更換,這不但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經常使患者失去寶貴的生命。
以生物工程技術製成的心臟肌肉可以植入病患體內,不必擔心免疫系統排斥問題,這是心臟外科醫學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
著名的心臟外科醫師雅庫布指出,人工瓣膜固然可以挽救生命,但是人工瓣膜無法與活體組織產生精密微妙的功能相提並論。
雅庫布與賀斯特普主張以人體組織工程方式解決此一問題。所謂組織工程就是從骨髓取出病患自己幹細胞,然後在實驗室中以標準的細胞培育技術,將幹細胞分離出來進行培育。
接著就是把幹細胞植入一個稱為「生物反應器」的特別母體內繼續成長,這個反應器的形狀就像是個心臟瓣膜。當心臟瓣膜成熟以後,就可以移植到病患體內,全部過程可以在數週內完成。
賀斯特普說,這個過程已經用羊隻進行過多次實驗,不過還需要進行幾年的實驗以確定是否安全有效。
==Reference==
2007.9.3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