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歲進入職場工作開始,馮南陽花了12年的時間,在37歲時就當上德國百靈台灣總經理,之後更是一路高昇至食益補台灣區兼香港區總經理,在看似一路平步青雲的升遷過程中,其實是馮南陽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所換來的成果。

1985年的一個夜晚,還剩幾個月就要退伍的馮南陽,坐在軍營的辦公室裡,一個按鍵、一個按鍵地敲著打字機,打著履歷表。

軍營之外,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舞弊案「十信擠兌風暴」正在上演。一周之內,慌亂的存款戶從相關金融機構提領超過150億新台幣,15位包括部長級的財經官員受到處分,做為人民信心指標的台股一度摜破千點,人心惶惶。

敲下最後一個按鍵時,馮南陽完成了第300份履歷表。他思考著,自己的個性直接敢衝,應該不太適合保守重倫理的本土企業;他也擔心,自己私立大學畢業的學歷不夠出色,而這場金融風暴也可能嚴重影響外商的擴編意願。

對職場新鮮人來說,那是個難過的年。顧不得企業是否刊登徵才廣告,馮南陽決定擴大灑網,有系統地將300封履歷表,遞向所有外商及本土前20大貿易商。最後,他掙得了8個面試機會,包括IBM、花旗銀行(Citi Bank)、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大型外商。

三百分之八的投資報酬率,豈不是很低?「我沒有時間和權力悲觀。我告訴自己,任何壞事都可能找上我,所以永遠要為最壞的狀況做準備。」細長的鳳眼,加上深夜廣播節目主持人般的低沉嗓音,馮南陽的外表像個斯文書生,但話鋒刀刀刻劃出他審慎機警的個性。

35歲之前不斷地摸索、嘗試

馮爸爸是個做小生意的退伍軍人。早熟的馮南陽從高中就知道,當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副好牌,孩子就只能靠自己把牌打好。為了接觸最新資訊,他在大學聯考志願表上,只填北部的學校,甚至不顧父母對他擔任公職的期望,一心只想進商學院,畢業後賺大錢。

他不但自己叛逆,還曾帶著弟弟一起鬧家庭革命。當時,一心想進台大的弟弟聯考失利,被父親要求報考國防醫學院。第一節考試結束,陪考的馮南陽把弟弟的准考證要來,「『啪』一下就把它撕了!沒了後路,他只好重考大學,反而釋懷。我幫他做了決定,因為我知道,那就是他!」旁人都為他這個舉動捏把冷汗,馮南陽卻像個惡作劇成功的孩子,得意地呵呵笑。

性子急、但心思細密的馮南陽,退伍後選擇落腳在歷史超過百年的嬌生。他認為,消費品是舞台最寬、彈性最大的工作。之後,他又陸續待過醫療用品、精品代理商,有計畫地讓自己在30歲之前,學習經營不同定位的品項。

年輕時就是要震盪,要多,但要短,才能進入第二個周波。在一個工作做太長,該換的時候沒換,等真的想換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馮南陽自認在35歲之前的不斷摸索,為的是35歲後能躍升到較高的位置。但他也擔心,年輕人漫無目的地亂換工作,到了30歲還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問題就大了

每個階段都要達到最高峰

其實,馮南陽並沒有非常精細的生涯規畫。他認為,唯一能規畫的就是「曉得自己每個階段在做什麼,並且在能力和職務上,達到該階段的最高峰。」達得到,就有可能往下一個階段去;達不到,時機過了就不等人了。

馮南陽舉例,在25~30歲的爬升期,他要求自己了解消費品的特性、行銷、通路和管理,因為「30歲前沒當上經理,可能就沒機會往上升了!」30歲後,再給自己10年去擴展視野、人脈和能力;35歲做到中階管理職,40歲應該就能做到高階主管,10年後則可能做到集團CEO。

馮南陽強調,升遷的過程是水到渠成,無法臨時抱佛腳。一位年近40的朋友,有天突然對他說:「Andy,我決定要爭取總經理的位置。你能不能教教我,總經理該會什麼?」馮南陽搖頭苦笑:「如果到40歲還沒有該具備的職能,怎麼可能有機會?公司不會在半年前跟你說:『明年你去接總經理,剩下半年就用來學英文和管理吧!』」

機會一來,就能上場

原來,在8年前,39歲的馮南陽第一次當上集團總經理時,他只有一個禮拜的準備時間。當時,他已是台灣吉列集團(Gillette,現已併入台灣寶僑(P&G))旗下德國百靈(Braun)的總經理。

吉列在台灣有4個子公司,馮南陽是百靈在台灣的第一號員工,他不擔心公司小,反而慶幸自己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他喊出「雙B」口號,在百貨公司內設專櫃,把德國小家電與德國汽車的精品形象做連結;看見台灣當時經濟起飛,父母親捨得為孩子花錢,便率先引進耳溫槍;趁節慶推出電動牙刷折扣特賣,大力推廣這個當時少見的商品;父親節時更推出「買刀送槍」活動,撼動飛利浦(Philips)的領先地位。

馮南陽「把小商品賣成大市場」的造市能耐,使德國百靈的名號在3年內被打響, ,利潤躍升為其他3家子公司的總和。這一役,不但讓百靈牌穩占海外小家電品牌第二名,也引發第一名主動找馮南陽談判、甚至挖角,奠定了「Andy馮」在業界的地位,讓他第一次成為總經理。

不久,馮南陽被調往中國擔任市場總監。台灣吉列集團整併成一家公司,但整合問題千頭萬緒,業務一路下滑。1998年的某個下午,人在上海的馮南陽,突然被主管叫進辦公室:「Andy,我們升你上來當台灣總經理了。」

雖然嚇了一跳,但馮南陽立刻收拾東西,一星期後飛回台灣,成為台灣吉列史上第一位台灣籍總經理。「外商就是這樣,很恐怖!消息發布,是你!就接!就做!不ready,就沒工作了!」他情緒激揚地形容這個職涯中最關鍵的時刻。

事後回想,馮南陽覺得自己雀屏中選的原因,關鍵在於:「想做的事,我一定會達成。老闆要求100,我就做101,永遠都超過他的期待一點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點,讓他脫穎而出。

1994年進入百靈,時值台灣房市開始大熱,帶動了小家電的消費;到了2002年,馮南陽進入食益補時,又搭上台灣人重視養身的趨勢。這樣的順勢而為,與其說是運氣好,倒不如說是馮南陽在挑選工作上,自有其一套哲學,他很清楚「時勢造英雄」的利害關係,絕不跟大盤硬碰硬。

「我不做受環境影響太大的產業,」在進口代理商工作的那一年,馮南陽見識到代理商為人作嫁的辛苦;也觀察到公司代理的巧克力,只有在冬天和情人節才會熱銷,而且只要歷經一個暖冬,就可能把一整年的利潤賠光。只有「人家不好,你很好;人家很好,你大好」的產業,才能讓你保持全勝紀錄,不受景氣影響中箭落馬。

挫折隨時會來,不能坐以待斃

幾年後,馮南陽因為不習慣上市公司追求股價表現的經營方式,又回到醫療產品的老本行,擔任台灣食益補(白蘭氏)總經理。

產業不同,但同樣站在領先群的浪頭上,馮南陽似乎一路平步青雲。「很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挫折。上天真的很眷顧我,」馮南陽語氣誠懇地說出這段令人嫉妒的自白,讓人好氣又好笑。

但話鋒一轉,他再度露出審慎機警的性格:「挫折隨時會來,現在不來,你只能感恩,但那並不代表它永遠不會來。你也不能坐以待斃,只能不斷準備,等著它來,或者不讓它來,或者延緩它來,」他停了一晌,「我能做的,就是不讓挫折有機會找上我。」

為了不被挫折找上,馮南陽一上任像個停不下來的馬拉松選手。他先是大膽換掉了合作15年的代理商,透過直營通路來接近消費者;接著把雞精工廠變成雞精博物館,與年輕消費者溝通;再來則是改良雞精的瓶蓋,並搶在競爭對手之前買下瓶蓋製造公司,提高競爭門檻;這兩年,他花兩年說服總公司在台灣開發的蜆精,上市不到兩年,市佔率直逼40%,最後銷售到全球,再次展現「把新商品賣成第一名」的能耐。

白蘭氏是雞精相關產品領導品牌,身為台灣與香港市場的最高主管,馮南陽常會一人分飾兩角對話,一方面不斷想辦法維持優勢,同時又不斷告誡自己,成功並非那麼簡單。他只能藉由不斷併購、不斷創新,把白蘭氏養成一頭巨獅,為競爭者製造「挫折」。

「我隨時都覺得自己不足,因為我怕被淘汰,」馮南陽雙手一攤,下了個殘酷到迸血的結論。然而,商場的本質就是如此。

「給你舞台時,你要是沒表演好,下了台,就不會再有人找你了,」馮南陽撂下狠話。不只說給自己聽,也說給所有想在40歲前登上大舞台的經理人聽。

==Reference==
2008.3.13    經理人月刊電子報  文/陳芳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個人 的頭像
    一個人

    愛.自.由

    一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