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長距離跑步時,常會在某個時間點,出現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的「撞牆」現象。乍看之下,似乎是生理的困境,事實上,能否跑到終點,最大的挑戰絕非體能,而是意志力。
對於六年五班的林義傑而言,追求夢想的路途,就等於一場無止盡的超級馬拉松,過程中得不斷經過尋求資源、自我懷疑的「撞牆期」,但每跨越過一關,就會更加確定自己的步伐與目標,而且,「當你到達一定高度時,夢還會愈做愈大!」他強調。
大膽走出安全的人生
26歲之前,他堅持從小的夢想,不惜與父母衝撞,執意往運動領域發展,但仍委身在安全且穩定的主流框架裡。
他的想法是,藉著跑步,在國內區運中多得一些獎項,如此可以考甄試、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到國小當體育老師,穩穩當當的當個公務員。
如願以償地,他進了人人稱羨的高中教體育,短短兩年,他的滿腔熱忱,卻被校園裡瀰漫的升學主義潑了一大盆冷水。
他的課常常被挪作其他熱門學科補課之用,當自己的專業被晾在一旁,又看到其他同病相憐的老師,為了保住飯碗,任憑學校擺布,他決定離開,去找自己該走的路。「當時很多人都罵我瘋了,放掉1個月4萬多的薪水,我反而覺得我很開心,因為可以正大光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林義傑笑著說。
愈沒人理,愈要證明自己做得到
不當老師後,他除了一邊參加馬拉松競賽,還進入一家運動行銷公司做企劃、寫案子,以籌措進軍國際超級馬拉松的經費。
「我投了一些案子到企業找贊助,但是沒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想理我,不過,愈是這樣,我愈想證明靠我自己也能做得到!」他強調。
事實上,他不僅做到了,更且做得比預期更好。
他的「超馬不歸路」,在2002年第17屆「撒哈拉沙漠7天6夜橫越賽」,以總排名第12名、亞洲第1的成績展現光芒,接著陸續完成中國大戈壁、智利阿他馬加寒漠、亞馬遜叢林及南極冰原超馬賽等,並拿下世界四大極地超馬賽事總冠軍,而他再度橫越撒哈拉沙漠的賽事,更讓林義傑登上「超馬人生」的高峰。
執著未必能活著回來的挑戰,「非常不Chinese」
儘管日前「穿越極光冒險計畫」挑戰北極80公里、24小時的競賽,因腳傷未能成功,在休養一陣子後,明年他仍將繼續征戰北極。
在三年級的奧運短跑健將、「飛躍的羚羊」紀政眼中,六年級的林義傑追求夢想的熱忱跟過去的她很像。不過,紀政選的是沒有生命危險的競賽,而林義傑卻是執著未必能活著回來的挑戰。
因此,紀政認為林義傑是個非常「不Chinese(不像傳統中國人)」的人,他突破上一代的保守性,多了西方人冒險犯難的精神。
四肢發達,也具備資訊科技能力
與上一世代運動員相較,林義傑還多了運用網路、國際化的能力,大一時,他在Windows出現前的Netscape(網路瀏覽器)時代,就已經懂得上網找資料、寫email,其中,被田徑界視作冷門的超級馬拉松,就是他在網路上搜尋而來的,讓他在前無古人的情況,能有機會與國際選手同場較勁,而他自己製作Flash、剪接自己競賽的影片,還在部落格翔實紀錄心情。
另外,林義傑碩士念的是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明年還計畫去哈佛大學念心理學博士,並期望10年內成立運動員基金會,讓更多像他一樣的人可以出國比賽。
「把麵包丟到前面」的世代特質
談起世代特質,他笑著以「麵包」比喻。
他觀察,前一個世代的人,為了保險起見,總習慣把麵包放在口袋裡,好邊走邊吃。
而六年五班的他們,認為自己有手有腳,總餓不死,會把麵包丟到前面,給自己一個追求的目標,儘管可能丟錯方向,或讓別人撿走,「但是,我們常常能夠在路中發現意料之外的滿園水果,有了水果,麵包還在不在,就不是重點了!」林義傑自信地點出這個世代不同的生涯觀點。
==Reference==
2007.4.2 Cheers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