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大多數男人一樣,對汽車很有興趣,但除了汽車的速度與外型,我對汽車業的新聞與廣告更有興趣,我總認為,如果可以把汽車、金融、營建這三個行業的行銷手法搞清楚,行銷的功力大約可以瞬間增加一甲子有餘。

一則新聞說,內政部警政署規定,2007年10月起,新掛牌的車輛必須在特定零組件加設防竊辨識碼,才可請領牌照。這其實是個不錯且很貼心的法令,失竊車如果沒有被運送到國外,就可憑著辨識碼,找出原車主。

台灣目前這種防竊辨識碼大概有兩種技術,一種是在車子的鈑金零件或車窗上貼上大約12張OK繃大小的防盜貼紙,另外一種是在全車噴上7000個直徑1mm的DataDot。

初見相關報導時,我看到的焦點是DataDot公司的技術,即使零件被拆,裝到其他車子也找得到車主;但若整輛車被運到國外,縱使整台車噴滿了DataDot也沒有用。但我對政府強制要求新掛牌汽車必須加設防盜辨識碼的法令,感到耐人尋味。

自有汽車起,防盜辨識碼就是一門生意,但一直不是大生意,因為這項技術對車主來說,可有可無。在法令通過之後,這項汽車防竊的美意,卻立即將防盜辨識碼變成一門大生意,因為台灣每年有3、40萬輛的汽車掛牌數,如果每輛車都要加上防盜辨識碼,就是好幾億的生意。

有這樣技術的廠商不知道多不多,但我相信,這家能幫你全車噴滿7000個顆粒的DataDot公司應該可以賺大錢。一方面因為他們的技術與理念看起來不錯,一方面是他們剛好碰到警政署重視汽車防竊問題,並立法通過,所以我認為這家公司真的會因為一項政策而受益無窮。

政府的政策與企業的利益之間,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是圖利個別廠商,但是有時候看起來又似乎是廠商有先見之明;如果因為業者的大聲疾呼,讓政府了解某些政策的確對百姓有幫助,這些業者可透過法令的完成而獲益。就企業的經營面來看,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如果政策形成後,這些催生與支持法令的企業反而必須被排除在利益之外,大概也沒有企業願意去開發有利於民眾的科學技術。但我們回頭想想,一般公司裡的技術,是否都能被政府重視呢?

最近我協助一家企業推廣熱泵的產品行銷,這家名為鴻宇能源的公司,能利用一般電熱器1/4的電能在空氣中吸收熱能,並將水加熱到可以洗澡的溫度;更厲害的是,這項技術不僅在零下30度仍可以運作,而且在2007年於北京舉辦的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獲得金牌獎。

據初步計算,如果全台灣每戶人家都用熱泵來洗澡,每年可為台灣節省670億元的能源支出。如果這樣的產品在台灣沒有獲得重視,那就好比DataDot未能搭上法令的順風車般,必須很辛苦地經營,才能打開市場。

類似這樣的產品其實在全世界有很多,但這種很會搞技術的老闆,往往都不懂搭配政策的重要性,所以空有一身好功夫,卻只換得終日鬱鬱寡歡自怨自艾。所以,如果您覺得自己公司的產品明明不錯,卻沒能獲得消費者或者政府的重視,也許必須仔細思考產品行銷的問題,是否該找行銷管理顧問或者政府相關部門好好談談了。

==Reference==
2008.2.27    理財週刊電子報  文/江亙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